• 新聞詳情

    精準**肝癌,中國科學家團隊找到新靶點

    日期:2023-05-28 18:13
    瀏覽次數:6282
    摘要:通過實驗,尋求更好的**疾病方式,新靶點的出現,為新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醫學科學院的賀福初院士、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的樊嘉院士、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錢小紅教授共同領銜的科學家團隊在**學術期刊《自然》刊發重磅研究,利用定量蛋白組學獲得肝癌早期階段的圖譜特征,為個性化**提供了新的靶點。

    肝癌是全世界造成癌癥死亡的第三大殺手,更是有中國特色的一種癌癥。誘發肝癌的因素很多,包括病毒、環境和遺傳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我國乙肝情況較嚴重。因此賀福初院士等科學家把焦點首先放在了臨床上乙肝病毒感染相關的肝細胞癌。

    研究人員在110例未經過化療的早期肝細胞癌病人中,通過手術切除取得原發腫瘤組織和相應的非腫瘤組織樣本,進行蛋白質組和磷酸化蛋白質組的特征分析。

    分析數據顯示出了早期肝細胞癌的異質性,研究人員將其分為S-I、S-II、S-III三種亞型。這三種亞型不僅定量蛋白質組學的特征不同,相應的臨床特征也有差異。

    研究人員發現,S-III亞型有個關鍵的分子標志是一種與膽固醇穩態有關的蛋白質高表達。這種叫作甾醇o -?;D移酶1(SOAT1)的蛋白質不但在S-III亞型中突出,在所檢測的110個病例中,SOAT1在腫瘤內的豐度也都高于周圍的非腫瘤組織。既然如此,把這一基因的表達調低,是否就有可能抑制肝癌細胞?

    在細胞內下調SOAT1的基因表達后,研究人員觀察到細胞質膜上的膽固醇分布確實發生了變化,并且肝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得到有效抑制。

    接下來,研究人員進一步在肝癌小鼠模型上驗證了下調SOAT1的效果。將SOAT1抑制劑avasimibe注射給移植了肝細胞癌患者來源腫瘤的小鼠后,四周后,小鼠的體重沒有影響,而體內SOAT1高表達的腫瘤顯著縮小。

    這一令人欣喜的結果說明,SOAT1既有可能作為一種用于診斷的生物標志物,也有希望成為**肝癌的靶標,改善S-III亞型的不佳預后。

    而借助于蛋白質組學改變鑒定出的藥物靶向性蛋白或許還不止SOAT1這一種。正如研究人員所言,這項蛋白質組學推動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來鑒定可能預后不佳的亞型患者,未來也將為這類患者帶來個體化的靶向**,進入精準醫學時代。








    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4470號

    日韩色区